2020锂电新能源展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官方新闻
锂电池或迎爆发增长 未来将降低电动车成本
2013年09月02日
来源:新华信汽车网   


利好政策助推锂电池发展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受技术和成本的制约,推广颇为不利,但这一局面今年已经发生改变。特斯拉的成功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界重燃希望。
 
有关2013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出台的消息自从今年“两会”以来就不绝于耳。有消息称,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已经达成共识: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计划再延长三年,并将扩大试点城市范围。业内普遍认为,2013版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最大变动是将不再按技术路线来划分,而是根据节油率划分为16个档次,补贴下限为3000元。
 
据一位熟悉锂电池行业的人士透露,工信部和科技部补贴思路的不同影响了新政出台。“科技部主张用老办法即按电池容量的节能率来进行补贴,而工信 部主张用节油率来补贴。”
 
最新了解的消息称,新政策延续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但有所调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将分为试点城市和试点区域,范围将扩大,补贴的下发形式也可能会调整。
 
此前2009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没达到预期效果。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12年底,25个城市“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2.74万辆,占总汽车销售规模的0.1%不到,与预计的10%有很大差距。业界认为,“若仅靠政府公共采购,民用市场起不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会极为有限。”
 
科技部电动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认为:生产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不足、资金缺口大等因素严重都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前比亚迪E6月销量徘徊在100辆左右。
 
今年以来,在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预期之下,投资人涌向动力电池产业,隔膜、六氟磷酸锂等对外依存度曾高达80%的关键锂电材料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价格下降明显。动力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将近一半。锂电池降价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成本制约因素大大弱化。
 
目前常用的二次可充电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有专家表示,虽然铅酸、镍氢在目前及未来数年仍占主导,但锂离子电池会快速抢占传统电池市场。
 
中国电池网创始人、CEO于清教介绍,从2012年底到2013年6月,受政策预期影响,锂电池投资持续增温,目前计划投资的项目到2015年时,将形成超过高达50亿安时的产能。按照目前国产乘用纯电动汽车一般装备电池容量6000-8000安时计算,估计可以装配62-83万辆纯电动汽车。
 
此前,行业曾掀起一阵投资潮。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仅有10家动力锂电池企业,2012年底达到105家。而澄星股份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营业务原是磷化工,2010年设立天澄能源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生产,当时打出的口号是“打造国内一流大型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012年11月,公司对外宣布,天澄能源成立至今生产经营无任何进展,决定解散并清算。
 
不过特斯拉效应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落地而有望改变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境,一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步入正轨,目前貌似过剩的锂电池产能将迅速被市场消化。
 
锂业行业专业机构高工锂电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罗焕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锂电池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将很大。
 
未来将提升电动车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迈入商业化大规模推广阶段,这其中,作为核心领域的锂电池将获得最快的成长。而放眼全球,随着特斯拉的的成功、宝马i3上市等不断推进,电动汽车热潮在全世界也正一步步袭来。而锂电池的快速发展,未来还将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美国电动汽车联盟》近日公布了一份关于电动车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的报告,该机构在报告中预测称,随着电动车制造成本的快速降低,其成本竞争力将很快超越内燃机汽车。
 
通过对汽车的购买、维护、使用、燃料以及政府税率优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美国电动汽车联盟》认为,同内燃机汽车相比,混动车(HEV)及插电式混动车(PHEV)目前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而到2024年,内燃机汽车的购置成本预计将全面高于混动车及纯电动车。
 
报告指出,2008年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已经降至1,000美元/千瓦时,这一数字到去年快速下降至600美元。分析人员预测,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跌落至300至325美元/千瓦时。
 
由于锂电池在纯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锂电池生产成本快速下滑的同时,纯电动车的购置成本也将大幅下降。国外分析机构针对未来内燃机汽车、混动车、纯电动车以及插电式混动车购置成本的变化趋势所作的预测: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内,2017年纯电动车的购置成本将达到与内燃机汽车相同的水平。而随着购置成本的快速下降,到2020年左右纯电动车的成本竞争力还将超越混动车及插电式混动车。

展区报道更多